找到相关内容63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莲师法王冠、衣服、眼神、蓄发、蓄胡的介绍及意义

    同时身著白、红、蓝法服、国王服与袈裟服-  莲师身具“国王”与“法王”的身份,表莲师于显密教法得圆满总持而任运自在,更表世出世法不二、轮回涅槃不二、明空不二、空乐不二、悲智不二、空悲不二,一切相对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144704.html
  • 圣者敦珠宁波车与敦珠新宝藏

    圣者敦珠宁波车与敦珠新宝藏  黎日光  八世纪时,印度密修者莲花生大师将释尊广大甚深教法传授与西藏一少部份弟子,其教法体系旨在悲智之最胜开发,以此:为贪、嗔、痴所障蔽众生本有之光明自性能恢复圆满。此完全觉自性之证悟能于即身成就,得闻此法者如凤毛麟角。西藏密教又名金刚乘,世纪以来保持传承暖,其传承为伟大传承主所持续保任,其示现完全为此法之弘传与实修故。自佛在世至今,人心基本不变,释尊为此世导师而其...

    黎日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0562105.html
  •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释妙祥

    星云大师说: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间佛教!学人就以这四个方向配合现代人所关心的话题及学习,做下列的说明:  一、佛说的──悲智是禅者的风范  一个禅者有一天离开禅堂,走到街上,并在天桥上看到桥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突然悟到,一个禅者如眼中没有芸芸众生,就不是真正的禅者!  悲智是实现佛性的最佳方法,也是透过僧众更能直接彰显佛法;悲智也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的,悲智有如佛陀的双足及...

    释妙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3966560.html
  • 妙祥法师: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

    配合现代所关心的话题,做下列的说明:   一、佛说的——悲智是禅者的风范   一位禅师有一天离开蒲团走入人群,他在桥上看到来往的行人及车辆,突然悟到,如果一个禅行者眼中没有芸芸众生,那终日在禅堂禅坐也是没有意义的。   悲智是实现佛性的最佳方法,也是透过僧众更能直接彰显佛法。悲智也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的,悲智也有如佛陀的双足及双手,引导众生往正道,唯有悲智双运方能有力量,导引个人及社会应变之...

    妙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4184071.html
  • 山门二月风

    门属利他;方便门则自利利他双行。三门看则虽分为三然实则不二,智即悲、悲即智,是为悲智双行摄化众生而成的方便门。   薄雾渐渐散却,留云禅寺的山门前渐渐地热闹起来,善男信女们,三三两两地从般若门走进...

    觉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31494497.html
  • 惟贤法师答:如何理解修行法门的大小渐顿?佛乘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问:《华严经》上讲的十玄门,其中有一门叫秘密隐显俱成门,说明大小渐顿都是佛方便权巧的说法,实际上只有一个佛乘。如何理解修行法门的大小渐顿?佛乘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惟贤法师答:大小渐顿,大小是从发心讲的,渐顿是从时间讲的,利根、钝根是从根机讲的,小乘大乘,渐与顿,都是方便说,佛乘才是圆满说。 佛乘就是悲智圆满,福慧都具足,也叫菩萨乘。从唯识法相上讲,已经转识成智,证得三身四智。《...

    惟贤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4594795.html
  • 文殊智慧的启迪

    ”。俗话说,鸟有双翼,始能高飞;车有两轮,方能疾驰;人有二足,才能步行。所以,学佛修行者,必须福慧双修,方能悲智具足。佛经上也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只知道修慧不知道修福的人,即使成了罗汉,...并不懂得修行。一个愚痴的人再有福,也只是愚痴的人。他也不懂得修行,所以很难解脱。我们必须福慧双修,悲智等运,才能圆满觉悟,清净自性,将来才能成佛!   智慧是需要发掘的。文殊智慧固然存在,如果我们不去...

    本焕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3679217.html
  • 无法可忍是名忍辱 我的逆增上缘

    (顶多是“近似值”、方便法,包括您现在“看”的在内)   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才是真心?得无所离于一切(不断地舍两边,取中道,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含))之悲智本具的自性方为真,唯有如此方能以智驭识、转...,让他恢复本具的悲智,那么他就不会来欺负(以后的)学弟了!!现在7th识起分别取舍对待的话,就会触动1-8识再造作新业。如靶喻者:射手心情偏了一下,命中率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结果不是良性循环...

    佚名

    |忍辱|嗔恨|降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2213243223.html
  • 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苦难中,则是智所针对的无明的无所不在、无明的三世贯通和无明的内在决定性作用,表现在解脱之后的快乐中,则是智慧的全方位熏染、智慧的永恒掌握和智慧的终极性奠基作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外现本质,表现在悲智关系中...明确的分野。本质决定现象的范围、趋势、特色等,这在悲智关系中则表现为智慧解决人类问题的本质方面,从而也决定了人类对现实各类苦难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了这些现象领域的问题的解决。人生的本质和终极价值不在苦难...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154547.html
  • 佛教社会高等教育之意义与目标

    扼要而言,是“净化思想与悲智精神”,目前社会高等教育亟须注意,因为今日高等教育之社会青年人就是明日社会活动之人物。所以对高等教育之施教与培养,无异为来日社会之安危与成败之关键。固知重视与审惯此一意义与...大乘菩萨,净化思想、悲智精神。佛学真理  能为人生之应用,为教育之基本原理,也在此六度之彻  底觉悟妙智慧中。不论大小乘法,皆肯定人生来到这纭纭世界中,不是偶然到访的,必有因缘与缘起之相涉而来,但最重要...

    晓 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4164481.html